文 | 静进医生
老话重谈
本次疫情以来,很多来访家长近乎崩溃,诉说宅家孩子出现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亲子双方都无法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疫情造成的健康危害超乎人们的预料,当下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陡增是不争的事实。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出现上述情绪行为障碍,不可能是孩子单方面问题,家长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前文所提,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见前文:《静进医生:家庭功能失调对儿童心理及其成长的危害!》)。有的家庭功能失调激烈、频发而高危,有的则是缓慢、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均可导致家庭关系崩溃。
对多数儿童来讲,家庭意义非同一般,家庭是庇护孩子安全的港湾,是孩子能否建立健全人格与亲情的培养基地,是儿童走向怎样社会化发展的发源地。
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未来,及其发展结局。大量研究证实,家庭功能失调通常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其不良影响甚至可贯穿儿童的一生。
家庭功能是发展心理学、发育行为儿科学极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儿童多种心理行为障碍的形成、异化,与其原生家庭功能失调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父母异化也可导致同样结局(见前文:《静进医生:孩子为何排斥和疏远父母》)。
家庭功能失调是指家庭内部的冲突矛盾、扭曲的情感模式、成员间无效的交流方式、父母行为异常等,可导致家庭关系长期异常,导致崩溃或解体。
造就的儿童行为模式
▷ “超级模范”儿童
这并非是褒奖,问题家庭有可能塑造一些学业方面很优秀的孩子。他们或迫于家长的压力/虐待、或为逃避家庭环境、或为讨好父母而勤勉学习、或为维护父母婚姻关系而扮演一个“优秀”角色、或希望用自己的“卓越”来避免遭虐待、或为免受父母责难/羞辱而不遗余力地投入学习、或力图扮演成功角色而避免社会的歧视。但这种状态一般不具有持续性,所谓物极必反,终会走向反面。
▷违拗/叛逆的儿童
他们在家里经常扮演“替罪羊”角色,父母关系紧张、暴力相向、生活挫败、单位受气、家庭濒临解体时,父母易拿孩子当出气筒/替罪羊,经常通过打骂、羞辱、剥夺孩子的权利来泄私愤。时间久了,孩子会“内化”父母的粗暴行为,认为所有事情均可通过暴力、攻击和愤怒得以解决。因此,他们自幼养成违拗与攻击习惯,将遭受的不幸轻易转嫁到他人和社会,包括仇恨父母。
▷怯懦无助的儿童
糟糕的家庭功能会给儿童造成“习得性无助感”,他们长期处在那种“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家庭氛围中,逐渐养成逆来顺受、任打任骂习性,变得内向、麻木、委曲求全、怯懦、隐忍、乖巧、安静,以求父母或别人忽略他们的存在。
▷“小丑式”的儿童
有些孩子变得“嬉皮笑脸、没有自尊”,试图扮演“小丑”角色博取父母的关注和笑颜,而对父母羞辱、打骂觉得无所谓,逆来顺受、习以为常;在学校或社会,以遭受他人歧视、欺侮和排斥为乐,只要引得大家嬉笑,他们可扮演博取别人关注的“小丑”角色。
▷“看家人”儿童
他们扮演家里唯一能引起成员欢笑和化解矛盾的角色,常显得幸福喜悦、笑逐颜开,刻意用“看家人”角色来缓解家庭危机与不幸,试图靠自己来改变糟糕的家境。但私下里,他们往往处在焦虑和担心中,害怕家庭危机再次降临。不幸的是,家庭问题总是会接踵而来。
▷“投机者”儿童
他们极早学会察颜观色、见机行事,投父母或其他成员所好,见风使舵来逃避惩罚,或扮演“乖巧听话”的角色,或有意无意“挑唆、离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好搬弄是非、转移目标、嫁祸他人,利用家庭成员的过失/失误获得个人满足或是利益,变成活脱脱的“机会主义者“。
记得有一部意大利电影《我的天才女友》(8集),描写两位少女成长历程,深刻反映了家庭功能与社区环境是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的,有兴趣者不妨上网找来看看。
对孩子的深远伤害
功能失调家庭的孩子,无论是当下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可表现如下行为:
缺乏童年期快乐,显得过早“成熟、老练”,实际能力则有限,如行为举止良好,但无法照顾好自己。
中至重度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及自杀的想法。
易沾染吸烟或酗酒,父母有此习惯则更容易上手。
攻击、欺负或骚扰他人,或容易成为被欺侮对象。
否认家庭状况的糟糕及严重性,对家庭成员爱恨交加,充满矛盾的情感。
违纪、违法和过早性行为、早孕,亦可有变态性意向,易加入不良团伙。
难以建立同龄人间友谊,回避人际交往,不信任他人,甚至有被害妄想。
沉迷于电子游戏、上网、听音乐,逃学或辍学,喜欢蜗居生活。
常陷入愤怒、自卑、焦虑、沮丧和自伤,不擅表达情感,不受同龄人欢迎。
如长期遭受虐待,则语言能力受损,学绩差。
既反抗父母的权威,又维护其糟糕的家庭价值观。有可能离家出走。
自私或自恋,或寻找相同背景的伴侣,以弥补家庭情感的缺失。
过度消费、购物狂,经常巨额透支,举债消费,借高利贷,陷入危机与贫困。
有可能加入异端宗教组织,通过某种宗教信仰来“赎罪”。
远离家庭,不愿与家人接触,甚至远走高飞,杳无音讯。
人格障碍罹及成年后的婚姻与生活,延续类同的家庭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