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上海,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推进。为了迎接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余名特奥运动员和教练员,上海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特奥事业,力图通过特奥会的成功举办,让特奥人士在体验一座城市的欢乐友爱、平等包容的同时,感受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迈向文明、和谐的轨迹。


  自成功申请到2007特奥会举办权以来,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将沪上特奥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去年5月至今,“走近特奥、支持特奥”图片巡回展走进社区、校园、军营,参观人次达30万;吉祥物“阳光三毛”揭晓仪式、迎特奥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迎特奥文明行动启动仪式等一系列活动相继举办;特奥教育推广活动不断进行,培养青少年尊重、关心、帮助智障人士的美德,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沪上7万余智障人士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参与技能培训、融入社区,更多残障人士也有望走


  出家门,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完整体系,特教实现“零拒绝”


  上海各界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迎特奥”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特殊教育事业。在率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卢湾区辅读学校,目前有70%的轻度智障学生找到了就业岗位,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十多年前连数数都困难的一群孩子,如今一个个成了点心师、宾馆保洁员等,家长们无不感慨:“学习,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让有学习需求的适龄智障儿童都能上学”,早在上世纪末,上海的特殊教育就提出了“一个也不放弃”的目标,保障智障人士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如今,在“全纳”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沪上特殊教育已逐步构建起一个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技能教育的完整体系。


  受惠的不仅是智障儿童。事实上,上海特殊教育的对象已由过去的聋、盲和智障三类发展到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障儿童。目前,中、重度残障学生以特教学校学习为主,轻度残障者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于极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则采取送教上门等方式。此外,自2005年起,在教育、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对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的学生实行了费用全免,对家庭困难者施行补助,真正实现了“零拒绝”。


  以科研引领教学,推动“因材施教”。在特殊教育的教学研究、教材开发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以卢湾区辅读学校为例,9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过相关市级课题及子课题的研究,在校长何金娣的带领下教研团队自发编写了一整套特殊教育教材,一举填补国内空白,并成为业内“范本”,带动了国内特殊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社区互动,增进理解与包容


  前不久,闵行鹤北小学的学生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互融运动会”,与他们组队共同参赛的是来自闵行启智学校的智障学生。


  两人三足跑、夹球接力、配合投篮……由于智力的差异,同组队员间无法一下子达到熟练、默契,但鹤北的学生们不断鼓励着来自启智的小伙伴,"小心"、"加油"、"你真棒"。多种形式的社区互动,让广大市民在与残障人士的接触、互动中增进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一个开放、包容、平等的社会大环境初见成型。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生活环境,将利于智障人士的成长和康复。为此,自2004年起,沪上各社区陆续开展了特殊奥林匹克健身活动,鼓励智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


  而2005年至今,近240家"阳光之家"相继诞生于各街道社区及乡镇。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市"阳光之家"注册的智障人士达11500名,服务人员近1200名,志愿者约2400名。在走近、关注特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主动关爱身边残障人士的意识。此次招募2007特奥志愿者的过程中,原定需要3万多志愿者,结果报名人数达53000余人。


  多元就业,让残障者自食其力对残障人士而言,能够"自食其力",是他们真正融入、立足社会的最重要保障。为此,沪上已启动了针对智障人士的"劳动预备和见习制度"。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立了多个相关见习基地,近年来先后有300余名智障人士在此学到一技之长,甚至走上了工作岗位。全市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残疾人的就业安置率达95%左右。"十一五"期间,还将新安置2万名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组织吸纳残障人士就业,并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社区"阳光工场"等。


  多元化的就业格局,将为残障人士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智障人士制作的手工艺品,也能申请专利。前不久,由打浦桥街道社区"阳光工场"智障人士制作的一种独特的"龙井杯茶",在社区义卖活动中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为保护智障人士的劳动及成果,街道所属的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还对相关生产设备、纸杯实物等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工场学员的劳动成果,由此找到了市场需求。家长们纷纷表示,很放心让孩子参加这样的生产劳动,"动手又动脑,真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据介绍,新设立的"阳光工场"其性质属于民办非企业组织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起50个这样的"阳光工场",更多智障人士将在此接受劳动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就业适应能力,从而正式上岗就业。

优秀机构

星米家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以下简称“广州扬爱”)是国内首家以特殊孩子家长作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机构,于1997年5月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英国心理学家布恩·史德福夫妇创办,2003年1月正式注册为广东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2007年更名为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现登记管理部门为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为广州市越秀区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获广州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A(AAAA)等级。

嘉兴仲茵康复医疗中心

​嘉兴仲茵康复医疗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嘉兴市仲茵康复医疗中心”,中心成立于2021年,位于嘉兴南湖畔中心区域,建筑面积进3000平米,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科学、个性化康复服务的专业医疗康复机构。中心秉持“全人康复、全面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帮助每位来访者克服发展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全面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目标。

唐山方顿康复中心

唐山市丰润区方顿健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唐山方顿康复中心”,成立于2024年10月,法定代表人:闫桂林。中心位于唐山市丰润区振丰路嘉兰产业园西侧,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致力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及托养业务。

庆安自由说儿童语训中心

​黑龙江自由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自由说儿童语训中心”,中心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的专业儿童语言训练机构。成立于2024年初,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心智发展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言语开发、发音矫正、社交融合、语言认知和感觉统合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专业优势。

张店臻悦儿童康复中心

淄博市张店区臻悦助残志愿服务中心简称“张店臻悦儿童康复中心”,中心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光路48号欧亚商务楼B座三楼。臻悦自2023.2.28日成立,旨在帮助特殊儿童特别是发育迟缓、自闭症、语言迟缓、多动症等相关诊断的孩子,用目前先进科学的干预方法,以融入社会和学校为目标,致力于用先进科学的方法,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打造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与康复环境。臻悦,不仅承载着希望,更肩负着责任。

大米和小米贵阳中心

深圳市复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米和小米贵阳中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市西河街道延安西路66号汇金星力城L-3009号,大米和小米贵阳中心为在语言理解、表达、交流、发音、音、口吃、听力、认知功能、喂养/进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评估、基于循证科学的干预服务和多学科联合康复支持。

济南乐活广场娃语实验室

济南悦宝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济南乐活广场娃语实验室”,娃语实验室专注于帮助儿童克服言语语言发育及言语语言学习障碍,为儿童言语语言发展及早期筛查评估、康复训练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 可解决: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口吃、ASD语言社交障碍、语言基础认知理解落后、语言逻辑混乱、2-3岁孩子语前技能落后等问题。

榆林清声语言康复学校

榆林市横山区清声语言康复学校简称"榆林清声语言康复学校",法定代表人:丁娟;办公地址:榆林市横山区怀仁路街道办事处昌盛社区盛源小区6排1号;业务范围:为3-17周岁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自闭症幼儿、儿童等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培训及文化课教育等。业务主管单位: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北京雨露嘉禾

北京市海淀区雨露嘉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简称“北京雨露嘉禾”,中心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2000平,教职工20名,每年可接纳50名学员。本中心以安全、健康、专业、成长的办学理念。本着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融合教育、潜能开发,帮助孤独症儿童走出困境,真正融入社会。本单位被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评估认定为5A级社会组织、北京市残联认定为定点康复单位、北京市残联党建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优秀党建品牌”。

星星桥武汉中心

​武汉星星桥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星星桥武汉中心”,星星桥是由美国华裔·科罗拉多大学发育行为·神经异常研究导师石建莉创建。石博士联手北美知名专业领域导师引进世界先进干预理念,专业设计:语言、感统、学习、社交、专注力等多个学科。星星桥自2016年成立以来,服务国内外学员超万名,线下实体中心覆盖国内14个一线城市,拥有500+专业康复师。

红烛育人工程学校

红烛育人工程学校是由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卢稳子教授亲手创办和亲自领导的,其校舍和教育器材是他的爱人——一个热爱慈善事业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无私捐赠或亲手制造的。是一所非盈利性质的民办的自闭症学校。学校地处中国旅游胜地北戴河附近的秦皇岛市抚宁县三里杨村的山乡别苑。校园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屋建筑有6

北京馨馨雨露康复中心

北京馨馨雨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馨馨雨露康复中心”,中心针对低龄自闭症倾向和发育迟缓儿童开展短期康复训练。2009壮大于首都机场地区,后续迁往通州宋庄艺术区,现共有8千多平米教学区,同期在校学习300多家庭,专职老100余人,多年来以短期言语开发和迅速注意力塑造特色闻名于中国康复领域,特别是试听试学模式,特别是家长全程参与模式被家长们多年认可。

北京阳光爱儿童康复中心

北京市通州区阳光爱儿童智能康复中心简称“北京阳光爱儿童康复中心”,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2-6岁特殊儿童康复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在通州区民政局正规注册,由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主管,2011年成为北京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至今。

北京我和你康复中心

北京市大兴区我和你孤独症儿童关爱中心简称“北京我和你康复中心”,中心(原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是由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创办,由北京市大兴区残疾人联合会主管的康复机构。中心为医疗与特教相结合的康复机构,专门从事孤独症儿童的诊疗及康复教育训练。专为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及家庭提供训练和指导,使孤独症儿童及时的得到早期个别化教育,帮助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正确认识孤独症,并掌握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科学育疗的技巧。同时中心还发挥孤独症儿童与社会之间的桥粱作用,呼吁社会关注、理解和接纳孤独症儿童,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成立于1993年10月,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注册的民间团体,协会以关爱和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长为宗旨。协会由理事会组成,协会会长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贾美香教授担任,开展诊治、研究、康复培训、信息咨询等多方位服务。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章程(2018年10月